[原创] 张公山之望淮塔记
2-1
周脉源
来自安徽
蚌埠论坛
张公山之望淮塔记 环涂山皆峻极,独张公山抱秀,西引涂岭苍茫,东衔龙湖浩渺,林壑尤美,张公山也,此山声名远播,景致清幽,故事传奇,实乃一方胜境。 初循石径,逢一老者,倚松笑谈"昔明将张公解甲归田,植桑教耕,殁后乡人垒石为冢,遂称此山。嘉靖县志墨痕尚新,化陂湖今易名张公湖者,正取其德泽绵长。漫说仙踪"八仙过海风波定,果老倒骑驻云程,钟离扇坠成湖鉴,童子诘问显山名,"忽见壁画剥落处,依稀绘有驴影踏云,老者笑指岩下湖水,"此张果老饮驴处,月夜犹闻铜铃响"。 山行几时,叠石为径,拾阶百转,有塔耸然隐现云霭间者,望淮塔也,翠嶂间或有梵铃飞渡,烟霭里时见塔影沉浮。余既作张公山之望淮塔记,复闻山名掌故纷纭,乃再探欲穷其妙。 望淮塔,尤为引人注目,此塔始建于一九八七,建筑面积达八百二十平方米,塔高三十五点三三米,呈七层八角之形,主体以钢筋混凝土筑就,坚固而雄伟。塔名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其墨宝苍劲有力,与塔的古朴典雅相互映衬,更添庄重之感。 望淮塔尽显仿古之韵,飞檐斗拱,恰似飞鸟展翅,欲上青天;琉璃瓦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游人可免费登塔,拾级而上,清风拂面,神清气爽。及至塔顶,凭栏远眺,珠城全景尽收眼底,街巷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繁华热闹;千里淮河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浩浩荡荡。船只往来穿梭,商贾云集,尽显淮水之灵动与富饶。 二零一八年十月,望淮塔荣列蚌埠首批历史建筑,这不仅是对其建筑艺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它见证了蚌埠的沧桑变迁,凝聚着岁月的记忆,成为了珠城文化的重要象征。 昔日之张公山,静谧而幽深。山间鸟鸣,水声潺潺,自然之景令人心旷神怡。然今日之望淮楼,更添一重人文之韵。登楼远眺,淮水如带,波光粼粼,与天相接,无边无际。张公山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日之花、秋日之叶、夏日之果、冬日之雪,四时之景各有不同。而望淮楼则似明珠镶嵌其间,遥望对岸之繁华与宁静,人间与自然的界限仿佛消于无形。 如今,张公山与望淮塔相互辉映,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此登山揽胜,登塔望远,可感历史与现实交织之美,现代之繁华亦如繁星般闪烁眼前。望淮楼不仅是观景之所,更是感悟人生、体验历史与文化之地。此山此塔,已然成为蚌埠的重要地标和旅游胜地,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风采。若君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不妨亲临张公山,登上望淮塔,去探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品味这山水之间的独特韵味,相信定会让您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周脉源 2025.02.01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