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原创] 张公山之望淮塔记

                     张公山之望淮塔记
       环涂山皆峻极,独张公山抱秀,西引涂岭苍茫,东衔龙湖浩渺,林壑尤美,张公山也,此山声名远播,景致清幽,故事传奇,实乃一方胜境。
        初循石径,逢一老者,倚松笑谈"昔明将张公解甲归田,植桑教耕,殁后乡人垒石为冢,遂称此山。嘉靖县志墨痕尚新,化陂湖今易名张公湖者,正取其德泽绵长。漫说仙踪"八仙过海风波定,果老倒骑驻云程,钟离扇坠成湖鉴,童子诘问显山名,"忽见壁画剥落处,依稀绘有驴影踏云,老者笑指岩下湖水,"此张果老饮驴处,月夜犹闻铜铃响"。
       山行几时,叠石为径,拾阶百转,有塔耸然隐现云霭间者,望淮塔也,翠嶂间或有梵铃飞渡,烟霭里时见塔影沉浮。余既作张公山之望淮塔记,复闻山名掌故纷纭,乃再探欲穷其妙。
       望淮塔,尤为引人注目,此塔始建于一九八七,建筑面积达八百二十平方米,塔高三十五点三三米,呈七层八角之形,主体以钢筋混凝土筑就,坚固而雄伟。塔名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其墨宝苍劲有力,与塔的古朴典雅相互映衬,更添庄重之感。
        望淮塔尽显仿古之韵,飞檐斗拱,恰似飞鸟展翅,欲上青天;琉璃瓦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游人可免费登塔,拾级而上,清风拂面,神清气爽。及至塔顶,凭栏远眺,珠城全景尽收眼底,街巷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繁华热闹;千里淮河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浩浩荡荡。船只往来穿梭,商贾云集,尽显淮水之灵动与富饶。
        二零一八年十月,望淮塔荣列蚌埠首批历史建筑,这不仅是对其建筑艺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它见证了蚌埠的沧桑变迁,凝聚着岁月的记忆,成为了珠城文化的重要象征。
       昔日之张公山,静谧而幽深。山间鸟鸣,水声潺潺,自然之景令人心旷神怡。然今日之望淮楼,更添一重人文之韵。登楼远眺,淮水如带,波光粼粼,与天相接,无边无际。张公山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日之花、秋日之叶、夏日之果、冬日之雪,四时之景各有不同。而望淮楼则似明珠镶嵌其间,遥望对岸之繁华与宁静,人间与自然的界限仿佛消于无形。
       如今,张公山与望淮塔相互辉映,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此登山揽胜,登塔望远,可感历史与现实交织之美,现代之繁华亦如繁星般闪烁眼前。望淮楼不仅是观景之所,更是感悟人生、体验历史与文化之地。此山此塔,已然成为蚌埠的重要地标和旅游胜地,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风采。若君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不妨亲临张公山,登上望淮塔,去探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品味这山水之间的独特韵味,相信定会让您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周脉源
                                                       2025.02.01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支持楼主

6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13 回复 18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三星照林 LV18 大将
    2楼
    图文并茂,精彩!
    2-4 09:44 · 安徽
    回复
  • 栖岩石屋 LV14 大校
    3楼
    1987年的塔中间失火还重修一次,荣列历史建筑。这不是讽刺么?
    四十年的建筑也算历史建筑了,蚌埠市真是没有老建筑了。
    2-4 12:31 · 安徽
    回复
  • 周脉源 LV4 下士 楼主
    4楼
          一般来说,四十年的建筑可以称作老建筑。
            建筑年代与风格:建筑年代越久远,越具历史价值,四十年已具备一定年代感。若其风格独特,反映特定时期建筑特色,如张公山望淮塔,本身塔即是古建筑范畴,具有更易被视为老建筑。
           历史文化价值:若建筑与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相关,或见证城市重要发展阶段,四十年也可成为老建筑。如建于20世纪80年是城市发展见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保存状况:保存较好、能体现当时建筑风貌和技,地域建设发展的变迁。“思天下之需而先行,待天下之富而后安”,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
    2-4 13:50 · 安徽
    1 回复
  • 周脉源 LV4 下士 楼主
    5楼
    安门重修于1969年,1969 年 12 月 15 日,天安门重修工程开工,要在第二年五一劳动节前完成并交付使用,整个工期只有 110 余天。经过数千名工人及工程师三班倒加班加点地修建,新的天安门城楼于 1970 年 4 月 7 日正式完工。这次重修是按照原规划、原建筑形式进行的。历史建筑重修,不能作为评判历史建筑的标准。所以,望淮塔的重修,同样也不能否定建筑历史年代一样。
    2-4 14:02 · 安徽
    1 回复
  • 栖岩石屋 LV14 大校
    6楼
    感觉你这是AI回复的吧,四十年算什么老建筑,2006年望淮塔塔除了钢精混凝土以外全部付之一炬,重修连二十年都不到。
    历史建筑是需要文物部门实际勘察走访才能鉴定的,不是AI回复的就权威。望淮塔连文物普查都不在其内,不信你看这次五普能不能登记。
    2-4 15:27 · 安徽
    回复
  • 栖岩石屋 LV14 大校
    7楼

    周脉源 发表于 2025-2-4 14:02 安门重修于1969年,1969 年 12 月 15 日,天安门重修工程开工,要在第二年五一劳动节前完成并交付使用,整 ...

    北京的古建筑要不是梁思成你连一砖一瓦都看不到,第一门根本就不应该拆,最终还是以危楼为借口拆掉的。重修指的是在保留原有建筑基础之上修旧如旧叫重修拆掉了那个叫重建。
    2-4 16:07 · 安徽
    回复
  • 周脉源 LV4 下士 楼主
    8楼
    蚌埠望淮塔列为历史建筑的证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政府文件依据:蚌埠市政府发出《关于公布蚌埠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明确将望淮塔列入其中,这是望淮塔成为历史建筑的官方文件依据。
    2、承载城市记忆:望淮塔于1987年建成,是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三十多年来,它见证了蚌埠市的发展变迁,承载着蚌埠几代人的记忆,很多家庭相册中都有以望淮塔为背景的照片。
    3、独特建筑风格:望淮塔为七层仿古建筑,塔高35.33米,建筑面积820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角形造型。塔前有刻着“胜境揽怀”的石牌坊和粉墙黛瓦的徽派照壁,皖风徽韵,古朴典雅。
    4、城市文化象征:望淮塔位于张公山山顶,可以俯瞰淮河及珠城全貌,是蚌埠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体现了蚌埠与淮河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4 16:52 · 安徽
    回复
  • 周脉源 LV4 下士 楼主
    9楼
    暮鼓初沉,华灯渐起,塔影斜照张公湖,与珠女玉雕遥相顾盼,云移塔影入湖光,风拂铃声韵自扬,塔角铜铃犹响,山间松涛未歇,如赞百姓安康。岂在什么所谓“历史老建筑”之疑,而在国泰民安之乐。
    2-4 17:00 · 安徽
    回复
  • 周脉源 LV4 下士 楼主
    10楼

    2-4 17:17 · 安徽
    回复
  • 栖岩石屋 LV14 大校
    11楼

    周脉源 发表于 2025-2-4 17:17

    这个第四次文物普查名录才是最权威的

    2-4 17:54 · 安徽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蚌埠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