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网眼看蚌埠] 蚌埠阿勒泰:一条大堤的时光叙事

淮河在蚌埠荆、涂山下拐出一道温柔的S弧线,淮河北大堤便沿着这道弧线蜿蜒伸展,从淮河闸出发,如一条沉默的巨龙,一路匍匐至怀远三桥。这条曾被晨雾笼罩的防汛堤坝,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忽而有了 “蚌埠的阿勒泰” 这样浪漫的注脚,而在我心里,它永远是 2021 年那个清晨,被大雾亲吻过的 “蚌埠坝上”。
2021 年的深秋,我与这条大堤的相遇带着生活的粗粝感。那时每个黎明,电瓶车的轮胎碾过结着薄霜的路面,把我送往怀远的仓库。11 月的风卷着淮河的潮气,灌进领口时总带着刺骨的凉,可当朝阳刺破云层,金色的光带铺满大堤,芦苇荡在风中摇曳出细碎的光斑,又让人觉得这 15 公里的通勤路藏着隐秘的馈赠。11 月 29 日的大雾是意外的惊喜,仓库旁的高楼成了最佳观景台 —— 晨雾像牛乳般漫过堤岸,远处的树木只剩模糊的剪影,大堤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水墨长卷里未干的笔触。按下快门的瞬间,“蚌埠坝上” 这个名字突然跳进脑海,后来这张照片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时,我总觉得,是大堤借我的镜头,完成了一次自我表达。
三年多的时光,足以让一条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今年夏天,当 “蚌埠的阿勒泰” 这个标签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炸开时,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北方那片隐约的堤岸,忽然想起那些在晨雾中独行的清晨。网络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季风,把无数人的目光吹向了这条曾经寂静的大堤,于是婚纱的蕾丝边开始拂过堤坡的野草,马蹄声踏碎了河面的倒影,举着自拍杆的人们在夕阳里寻找最佳角度,仿佛这里真的变成了遥远草原的某个角落。
2025 年 7 月 9 日的午后,40℃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朋友群里关于 “明天去拍阿勒泰” 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要等周末,有人担心烈日太毒,我却突然想起 2021 年那个大雾天 —— 有些风景,从来不等完美的时机。跨上电瓶车时,后视镜里的城市正在热浪中蒸腾,15 公里的路程,风里都带着焦灼的气息,可当车轮再次碾上大堤的路面,熟悉的亲切感瞬间漫上心头。
路还是那条路,堤岸的斜坡上依旧长满狗尾草,淮河的水色随天光变幻,只是空气里多了些热闹的声响。婚纱摄影团队占据了最佳机位,白色裙摆扫过带着热气的地面,新人的笑容比阳光更灼人;马术俱乐部的马队正列队经过,枣红色的骏马打着响鼻,骑手的墨镜反射着堤岸的轮廓,扬起的尘土里竟真有几分草原的辽阔;短视频创作者们举着稳定器穿梭,有人蹲在芦苇丛前捕捉光影,有人站在路牌下对口型,手机屏幕里的 “阿勒泰”,正被千万双眼睛注视。
我把电瓶车停在当年拍雾景的那栋楼下,抬头望去,烈日把一切都照得通透,没有雾霭的遮挡,大堤像一条清晰的脉络,串联起过去与现在。2021 年的清晨,它是我独自拥有的秘密花园,晨雾是它的面纱,寂静是它的底色;2025 年的午后,它成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喧嚣是它的新妆,热闹是它的旋律。可无论被称作 “坝上” 还是 “阿勒泰”,它始终是淮河的守护者,用坚实的脊梁抵御着汛期的洪流,也默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晨昏与四季。
夕阳开始西斜时,金色的光线变得温柔起来,给堤岸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拍婚纱的新人换了姿势,骑马的队伍走向远处,网红们收起设备准备返程,大堤渐渐恢复了几分本真的宁静。我骑着电瓶车往回走,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和三年前一样清晰。风里夹杂着淮河的水汽,还有青草与尘土的味道,这是属于它的独特气息,无关任何标签与称谓。
或许,每一条被记住的路,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存在于众人的镜头里,是风景,是符号,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另一副藏在某个人的记忆里,是晨雾,是通勤的轨迹,是某个平凡日子里突然撞见的心动。蚌埠的这条大堤,用它的蜿蜒,把这两副面孔都收纳其中,就像淮河永远记得每一次潮起潮落,它也记得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里,那些与它相遇的身影。
至于它该叫什么名字,或许并不重要。当你骑着车,迎着风,看淮河在一侧流淌,看芦苇在另一侧摇晃时,自会明白:它就是它,是蚌埠城北最生动的线条,是时光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支持楼主

1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556 回复 8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撒拉族 LV1 新兵 楼主
    2楼
    淮河在蚌埠荆、涂山下拐出一道温柔的S弧线,淮河北大堤便沿着这道弧线蜿蜒伸展,从淮河闸出发,如一条沉默的巨龙,一路匍匐至怀远三桥。这条曾被晨雾笼罩的防汛堤坝,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忽而有了 “蚌埠的阿勒泰” 这样浪漫的注脚,而在我心里,它永远是 2021 年那个清晨,被大雾亲吻过的 “蚌埠坝上”。
    2021 年的深秋,我与这条大堤的相遇带着生活的粗粝感。那时每个黎明,电瓶车的轮胎碾过结着薄霜的路面,把我送往怀远的仓库。11 月的风卷着淮河的潮气,灌进领口时总带着刺骨的凉,可当朝阳刺破云层,金色的光带铺满大堤,芦苇荡在风中摇曳出细碎的光斑,又让人觉得这 15 公里的通勤路藏着隐秘的馈赠。11 月 29 日的大雾是意外的惊喜,仓库旁的高楼成了最佳观景台 —— 晨雾像牛乳般漫过堤岸,远处的树木只剩模糊的剪影,大堤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水墨长卷里未干的笔触。按下快门的瞬间,“蚌埠坝上” 这个名字突然跳进脑海,后来这张照片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时,我总觉得,是大堤借我的镜头,完成了一次自我表达。
    三年多的时光,足以让一条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今年夏天,当 “蚌埠的阿勒泰” 这个标签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炸开时,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北方那片隐约的堤岸,忽然想起那些在晨雾中独行的清晨。网络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季风,把无数人的目光吹向了这条曾经寂静的大堤,于是婚纱的蕾丝边开始拂过堤坡的野草,马蹄声踏碎了河面的倒影,举着自拍杆的人们在夕阳里寻找最佳角度,仿佛这里真的变成了遥远草原的某个角落。
    2025 年 7 月 9 日的午后,40℃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朋友群里关于 “明天去拍阿勒泰” 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要等周末,有人担心烈日太毒,我却突然想起 2021 年那个大雾天 —— 有些风景,从来不等完美的时机。跨上电瓶车时,后视镜里的城市正在热浪中蒸腾,15 公里的路程,风里都带着焦灼的气息,可当车轮再次碾上大堤的路面,熟悉的亲切感瞬间漫上心头。
    路还是那条路,堤岸的斜坡上依旧长满狗尾草,淮河的水色随天光变幻,只是空气里多了些热闹的声响。婚纱摄影团队占据了最佳机位,白色裙摆扫过带着热气的地面,新人的笑容比阳光更灼人;马术俱乐部的马队正列队经过,枣红色的骏马打着响鼻,骑手的墨镜反射着堤岸的轮廓,扬起的尘土里竟真有几分草原的辽阔;短视频创作者们举着稳定器穿梭,有人蹲在芦苇丛前捕捉光影,有人站在路牌下对口型,手机屏幕里的 “阿勒泰”,正被千万双眼睛注视。
    我把电瓶车停在当年拍雾景的那栋楼下,抬头望去,烈日把一切都照得通透,没有雾霭的遮挡,大堤像一条清晰的脉络,串联起过去与现在。2021 年的清晨,它是我独自拥有的秘密花园,晨雾是它的面纱,寂静是它的底色;2025 年的午后,它成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喧嚣是它的新妆,热闹是它的旋律。可无论被称作 “坝上” 还是 “阿勒泰”,它始终是淮河的守护者,用坚实的脊梁抵御着汛期的洪流,也默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晨昏与四季。
    夕阳开始西斜时,金色的光线变得温柔起来,给堤岸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拍婚纱的新人换了姿势,骑马的队伍走向远处,网红们收起设备准备返程,大堤渐渐恢复了几分本真的宁静。我骑着电瓶车往回走,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和三年前一样清晰。风里夹杂着淮河的水汽,还有青草与尘土的味道,这是属于它的独特气息,无关任何标签与称谓。
    或许,每一条被记住的路,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存在于众人的镜头里,是风景,是符号,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另一副藏在某个人的记忆里,是晨雾,是通勤的轨迹,是某个平凡日子里突然撞见的心动。蚌埠的这条大堤,用它的蜿蜒,把这两副面孔都收纳其中,就像淮河永远记得每一次潮起潮落,它也记得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里,那些与它相遇的身影。
    至于它该叫什么名字,或许并不重要。当你骑着车,迎着风,看淮河在一侧流淌,看芦苇在另一侧摇晃时,自会明白:它就是它,是蚌埠城北最生动的线条,是时光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7-10 09:57 · 安徽
    回复
  • 撒拉族 LV1 新兵 楼主
    3楼
    淮河在蚌埠荆、涂山下拐出一道温柔的S弧线,淮河北大堤便沿着这道弧线蜿蜒伸展,从淮河闸出发,如一条沉默的巨龙,一路匍匐至怀远三桥。这条曾被晨雾笼罩的防汛堤坝,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忽而有了 “蚌埠的阿勒泰” 这样浪漫的注脚,而在我心里,它永远是 2021 年那个清晨,被大雾亲吻过的 “蚌埠坝上”。
    2021 年的深秋,我与这条大堤的相遇带着生活的粗粝感。那时每个黎明,电瓶车的轮胎碾过结着薄霜的路面,把我送往怀远的仓库。11 月的风卷着淮河的潮气,灌进领口时总带着刺骨的凉,可当朝阳刺破云层,金色的光带铺满大堤,芦苇荡在风中摇曳出细碎的光斑,又让人觉得这 15 公里的通勤路藏着隐秘的馈赠。11 月 29 日的大雾是意外的惊喜,仓库旁的高楼成了最佳观景台 —— 晨雾像牛乳般漫过堤岸,远处的树木只剩模糊的剪影,大堤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水墨长卷里未干的笔触。按下快门的瞬间,“蚌埠坝上” 这个名字突然跳进脑海,后来这张照片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时,我总觉得,是大堤借我的镜头,完成了一次自我表达。
    三年多的时光,足以让一条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今年夏天,当 “蚌埠的阿勒泰” 这个标签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炸开时,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北方那片隐约的堤岸,忽然想起那些在晨雾中独行的清晨。网络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季风,把无数人的目光吹向了这条曾经寂静的大堤,于是婚纱的蕾丝边开始拂过堤坡的野草,马蹄声踏碎了河面的倒影,举着自拍杆的人们在夕阳里寻找最佳角度,仿佛这里真的变成了遥远草原的某个角落。
    2025 年 7 月 9 日的午后,40℃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朋友群里关于 “明天去拍阿勒泰” 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要等周末,有人担心烈日太毒,我却突然想起 2021 年那个大雾天 —— 有些风景,从来不等完美的时机。跨上电瓶车时,后视镜里的城市正在热浪中蒸腾,15 公里的路程,风里都带着焦灼的气息,可当车轮再次碾上大堤的路面,熟悉的亲切感瞬间漫上心头。
    路还是那条路,堤岸的斜坡上依旧长满狗尾草,淮河的水色随天光变幻,只是空气里多了些热闹的声响。婚纱摄影团队占据了最佳机位,白色裙摆扫过带着热气的地面,新人的笑容比阳光更灼人;马术俱乐部的马队正列队经过,枣红色的骏马打着响鼻,骑手的墨镜反射着堤岸的轮廓,扬起的尘土里竟真有几分草原的辽阔;短视频创作者们举着稳定器穿梭,有人蹲在芦苇丛前捕捉光影,有人站在路牌下对口型,手机屏幕里的 “阿勒泰”,正被千万双眼睛注视。
    我把电瓶车停在当年拍雾景的那栋楼下,抬头望去,烈日把一切都照得通透,没有雾霭的遮挡,大堤像一条清晰的脉络,串联起过去与现在。2021 年的清晨,它是我独自拥有的秘密花园,晨雾是它的面纱,寂静是它的底色;2025 年的午后,它成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喧嚣是它的新妆,热闹是它的旋律。可无论被称作 “坝上” 还是 “阿勒泰”,它始终是淮河的守护者,用坚实的脊梁抵御着汛期的洪流,也默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晨昏与四季。
    夕阳开始西斜时,金色的光线变得温柔起来,给堤岸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拍婚纱的新人换了姿势,骑马的队伍走向远处,网红们收起设备准备返程,大堤渐渐恢复了几分本真的宁静。我骑着电瓶车往回走,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和三年前一样清晰。风里夹杂着淮河的水汽,还有青草与尘土的味道,这是属于它的独特气息,无关任何标签与称谓。
    或许,每一条被记住的路,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存在于众人的镜头里,是风景,是符号,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另一副藏在某个人的记忆里,是晨雾,是通勤的轨迹,是某个平凡日子里突然撞见的心动。蚌埠的这条大堤,用它的蜿蜒,把这两副面孔都收纳其中,就像淮河永远记得每一次潮起潮落,它也记得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里,那些与它相遇的身影。
    至于它该叫什么名字,或许并不重要。当你骑着车,迎着风,看淮河在一侧流淌,看芦苇在另一侧摇晃时,自会明白:它就是它,是蚌埠城北最生动的线条,是时光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7-10 09:59 · 安徽
    回复
  • 撒拉族 LV1 新兵 楼主
    4楼
    淮河在蚌埠荆、涂山下拐出一道温柔的S弧线,淮河北大堤便沿着这道弧线蜿蜒伸展,从淮河闸出发,如一条沉默的巨龙,一路匍匐至怀远三桥。这条曾被晨雾笼罩的防汛堤坝,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忽而有了 “蚌埠的阿勒泰” 这样浪漫的注脚,而在我心里,它永远是 2021 年那个清晨,被大雾亲吻过的 “蚌埠坝上”。
    2021 年的深秋,我与这条大堤的相遇带着生活的粗粝感。那时每个黎明,电瓶车的轮胎碾过结着薄霜的路面,把我送往怀远的仓库。11 月的风卷着淮河的潮气,灌进领口时总带着刺骨的凉,可当朝阳刺破云层,金色的光带铺满大堤,芦苇荡在风中摇曳出细碎的光斑,又让人觉得这 15 公里的通勤路藏着隐秘的馈赠。11 月 29 日的大雾是意外的惊喜,仓库旁的高楼成了最佳观景台 —— 晨雾像牛乳般漫过堤岸,远处的树木只剩模糊的剪影,大堤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水墨长卷里未干的笔触。按下快门的瞬间,“蚌埠坝上” 这个名字突然跳进脑海,后来这张照片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时,我总觉得,是大堤借我的镜头,完成了一次自我表达。
    三年多的时光,足以让一条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今年夏天,当 “蚌埠的阿勒泰” 这个标签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炸开时,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北方那片隐约的堤岸,忽然想起那些在晨雾中独行的清晨。网络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季风,把无数人的目光吹向了这条曾经寂静的大堤,于是婚纱的蕾丝边开始拂过堤坡的野草,马蹄声踏碎了河面的倒影,举着自拍杆的人们在夕阳里寻找最佳角度,仿佛这里真的变成了遥远草原的某个角落。
    2025 年 7 月 9 日的午后,40℃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朋友群里关于 “明天去拍阿勒泰” 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要等周末,有人担心烈日太毒,我却突然想起 2021 年那个大雾天 —— 有些风景,从来不等完美的时机。跨上电瓶车时,后视镜里的城市正在热浪中蒸腾,15 公里的路程,风里都带着焦灼的气息,可当车轮再次碾上大堤的路面,熟悉的亲切感瞬间漫上心头。
    路还是那条路,堤岸的斜坡上依旧长满狗尾草,淮河的水色随天光变幻,只是空气里多了些热闹的声响。婚纱摄影团队占据了最佳机位,白色裙摆扫过带着热气的地面,新人的笑容比阳光更灼人;马术俱乐部的马队正列队经过,枣红色的骏马打着响鼻,骑手的墨镜反射着堤岸的轮廓,扬起的尘土里竟真有几分草原的辽阔;短视频创作者们举着稳定器穿梭,有人蹲在芦苇丛前捕捉光影,有人站在路牌下对口型,手机屏幕里的 “阿勒泰”,正被千万双眼睛注视。
    我把电瓶车停在当年拍雾景的那栋楼下,抬头望去,烈日把一切都照得通透,没有雾霭的遮挡,大堤像一条清晰的脉络,串联起过去与现在。2021 年的清晨,它是我独自拥有的秘密花园,晨雾是它的面纱,寂静是它的底色;2025 年的午后,它成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喧嚣是它的新妆,热闹是它的旋律。可无论被称作 “坝上” 还是 “阿勒泰”,它始终是淮河的守护者,用坚实的脊梁抵御着汛期的洪流,也默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晨昏与四季。
    夕阳开始西斜时,金色的光线变得温柔起来,给堤岸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拍婚纱的新人换了姿势,骑马的队伍走向远处,网红们收起设备准备返程,大堤渐渐恢复了几分本真的宁静。我骑着电瓶车往回走,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和三年前一样清晰。风里夹杂着淮河的水汽,还有青草与尘土的味道,这是属于它的独特气息,无关任何标签与称谓。
    或许,每一条被记住的路,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存在于众人的镜头里,是风景,是符号,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另一副藏在某个人的记忆里,是晨雾,是通勤的轨迹,是某个平凡日子里突然撞见的心动。蚌埠的这条大堤,用它的蜿蜒,把这两副面孔都收纳其中,就像淮河永远记得每一次潮起潮落,它也记得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里,那些与它相遇的身影。
    至于它该叫什么名字,或许并不重要。当你骑着车,迎着风,看淮河在一侧流淌,看芦苇在另一侧摇晃时,自会明白:它就是它,是蚌埠城北最生动的线条,是时光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7-10 10:01 · 安徽
    回复
  • 撒拉族 LV1 新兵 楼主
    5楼
    淮河在蚌埠荆、涂山下拐出一道温柔的S弧线,淮河北大堤便沿着这道弧线蜿蜒伸展,从淮河闸出发,如一条沉默的巨龙,一路匍匐至怀远三桥。这条曾被晨雾笼罩的防汛堤坝,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忽而有了 “蚌埠的阿勒泰” 这样浪漫的注脚,而在我心里,它永远是 2021 年那个清晨,被大雾亲吻过的 “蚌埠坝上”。
    2021 年的深秋,我与这条大堤的相遇带着生活的粗粝感。那时每个黎明,电瓶车的轮胎碾过结着薄霜的路面,把我送往怀远的仓库。11 月的风卷着淮河的潮气,灌进领口时总带着刺骨的凉,可当朝阳刺破云层,金色的光带铺满大堤,芦苇荡在风中摇曳出细碎的光斑,又让人觉得这 15 公里的通勤路藏着隐秘的馈赠。11 月 29 日的大雾是意外的惊喜,仓库旁的高楼成了最佳观景台 —— 晨雾像牛乳般漫过堤岸,远处的树木只剩模糊的剪影,大堤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水墨长卷里未干的笔触。按下快门的瞬间,“蚌埠坝上” 这个名字突然跳进脑海,后来这张照片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时,我总觉得,是大堤借我的镜头,完成了一次自我表达。
    三年多的时光,足以让一条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今年夏天,当 “蚌埠的阿勒泰” 这个标签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炸开时,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北方那片隐约的堤岸,忽然想起那些在晨雾中独行的清晨。网络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季风,把无数人的目光吹向了这条曾经寂静的大堤,于是婚纱的蕾丝边开始拂过堤坡的野草,马蹄声踏碎了河面的倒影,举着自拍杆的人们在夕阳里寻找最佳角度,仿佛这里真的变成了遥远草原的某个角落。
    2025 年 7 月 9 日的午后,40℃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朋友群里关于 “明天去拍阿勒泰” 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要等周末,有人担心烈日太毒,我却突然想起 2021 年那个大雾天 —— 有些风景,从来不等完美的时机。跨上电瓶车时,后视镜里的城市正在热浪中蒸腾,15 公里的路程,风里都带着焦灼的气息,可当车轮再次碾上大堤的路面,熟悉的亲切感瞬间漫上心头。
    路还是那条路,堤岸的斜坡上依旧长满狗尾草,淮河的水色随天光变幻,只是空气里多了些热闹的声响。婚纱摄影团队占据了最佳机位,白色裙摆扫过带着热气的地面,新人的笑容比阳光更灼人;马术俱乐部的马队正列队经过,枣红色的骏马打着响鼻,骑手的墨镜反射着堤岸的轮廓,扬起的尘土里竟真有几分草原的辽阔;短视频创作者们举着稳定器穿梭,有人蹲在芦苇丛前捕捉光影,有人站在路牌下对口型,手机屏幕里的 “阿勒泰”,正被千万双眼睛注视。
    我把电瓶车停在当年拍雾景的那栋楼下,抬头望去,烈日把一切都照得通透,没有雾霭的遮挡,大堤像一条清晰的脉络,串联起过去与现在。2021 年的清晨,它是我独自拥有的秘密花园,晨雾是它的面纱,寂静是它的底色;2025 年的午后,它成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喧嚣是它的新妆,热闹是它的旋律。可无论被称作 “坝上” 还是 “阿勒泰”,它始终是淮河的守护者,用坚实的脊梁抵御着汛期的洪流,也默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晨昏与四季。
    夕阳开始西斜时,金色的光线变得温柔起来,给堤岸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拍婚纱的新人换了姿势,骑马的队伍走向远处,网红们收起设备准备返程,大堤渐渐恢复了几分本真的宁静。我骑着电瓶车往回走,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和三年前一样清晰。风里夹杂着淮河的水汽,还有青草与尘土的味道,这是属于它的独特气息,无关任何标签与称谓。
    或许,每一条被记住的路,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存在于众人的镜头里,是风景,是符号,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另一副藏在某个人的记忆里,是晨雾,是通勤的轨迹,是某个平凡日子里突然撞见的心动。蚌埠的这条大堤,用它的蜿蜒,把这两副面孔都收纳其中,就像淮河永远记得每一次潮起潮落,它也记得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里,那些与它相遇的身影。
    至于它该叫什么名字,或许并不重要。当你骑着车,迎着风,看淮河在一侧流淌,看芦苇在另一侧摇晃时,自会明白:它就是它,是蚌埠城北最生动的线条,是时光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7-10 10:15 · 安徽
    回复
  • hahatoo LV14 大校
    6楼
    光头玩的明白
    7-10 13:45 · 安徽
    回复
  • 撒拉族 LV1 新兵 楼主
    7楼

    hahatoo 发表于 2025-7-10 13:45 光头玩的明白

    7-10 16:47 · 安徽
    回复
  • kangcug LV1 新兵
    8楼
    白裙妹子不错
    7-10 19:00 · 湖北
    回复
  • 撒拉族 LV1 新兵 楼主
    9楼

    kangcug 发表于 2025-7-10 19:00 白裙妹子不错

    7-11 09:13 · 安徽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蚌埠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